(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15日電)行政院核定第三期太 空科技發展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251億元。科技部表 示,包括發展不受天候影響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超高 解析度光學衛星,持續精進太空技術,帶動產業發展。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後核定的第一份公文是第三期 太空科技發展計畫。「第一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 自1991年起開始執行至2005年,主要是建立太空科技基 礎設施與培育太空科技人才,並完成福衛一號科學衛星 、福衛二號遙測衛星及福衛三號氣象衛星任務。 「第二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則於2004執行年 至2018年,期間整合國內產學研資源,建立了國內太空 科技研發能量,自主發展福衛五號遙測衛星與獵風者氣 象衛星,並與美國合作共同發展福衛七號氣象衛星星系 。 科技部表示,第三期太空計畫自2019年起至2028年 止共10年,主要是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 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 系守護台灣。 科技部透過新聞稿說明,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及 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可搭載遙測酬載及各種國內自 製的不同科學酬載,兩者解析度均優於2017年發射的福 衛五號的兩米解析度。 科技部說,這一系列衛星將搭配福衛五號,提供台 灣每日多次再訪高解析度以及多元的衛星影像與資料, 快速監測國土安全與環境變遷,滿足國土測繪與農林單 位等應用需求。 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則是搭載主動式雷達,由衛星 上發射電磁波到地面,由於土壤、建築物、海水對電磁 波有不同的吸收與反射,因此可以接收反射波並進行判 讀,特色是可於夜間或有雲的天氣取像且不受天候影響 ,監測森林濫墾濫伐、地層下陷、地表變形,並於重大 天災發生時提供即時影像,準確判定災害範圍,充分確 保國土安全。 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長楊琇雅受訪表示,第一期是透 過合作方式建立起太空基礎設施,第二期完成福衛五號 自製,第三期將在前兩期基礎上,進行下一個十年的規 劃,持續精進太空技術,技術層面則講究材料更輕量化 、通訊系統的提升等,並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 前瞻及應用科技司表示,第一期的預算是197億元 ,第二期的預算是259億元,今年啟動的第三期計畫是 251億元。楊琇雅說,計畫進行的每一年都會做滾動檢 討。seo 科技部表示,第三期太空計畫除了精進本土太空技 術、挑戰尖端太空任務、擴散太空技術效益外,也要培 育新一代太空科技人才,以尖端技術發展為核心,帶動 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並兼顧國家安全、社會福祉等需 求應用,為下一個十年太空科技發展開啟新頁。(編輯 :林沂鋒)1080115
文章來自: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0115/29697578.html